
10月27日讯 10月24日,中国U17女足在U17女足世界杯小组赛第三轮,4-0取胜厄瓜多尔队,2胜1负以小组第二的身份晋级16强,这也是中国队在U17女足世界杯上首次杀入淘汰赛阶段。据《体坛周报》记者马德兴报道,U17女足队员们过去一年来苦练的程度远超外界想象。
2024年10月下旬、11月初,当时中国U17女足的第一次选拔集训在云南玉溪高原基地内进行,且接近尾声。主教练王洪亮表示:“我们的组队目标很明确,就是对标朝鲜!”之所以提出这样的四字方针,就是因为2024年第8届女足U17世界杯当时正在多米尼加进行,朝鲜女少队一举杀入决赛,并最终通过互射点球战胜了西班牙,三度登上世界冠军宝座。一个多月前,朝鲜U20女青队在女足U20世界杯上击败日本队,夺取了世界冠军。朝鲜女足两支青少年队伍连夺世界冠军,抛开年龄方面的争议不说,核心一点就是练得狠、练得苦!
实际上,要说朝鲜队的技术多出色,肯定赶不上邻国日本女足。而该队的战术也未必能和西班牙、美国等世界强队相比。而且,朝鲜女足到国外参加国际比赛的机会也不算多。她们靠什么去夺取世界冠军?就是一个“练”字,拼命练、拼命跑,用场上不惜体能的跑动去拖垮对手、用跑动弥补技战术方面的缺陷。所以,中国女少队从组队初就提出了“对标朝鲜”的目标,就是要在跑动方面不输朝鲜队。
所谓“对标”,一方面是希望能在竞技成绩方面有所突破、向朝鲜女足看齐,但更重要的还是训练量必须大幅度提升,提高小队员们的基础跑动能力,只有在场上多跑动,才能完成各种技战术方面的要求,尤其是在执行前场高压战术时更需要足够的体能来支撑。
为了实现“对标朝鲜”的目标,女少队每次集训期间采用的都是“一日三练”。虽然没有“早操”,但每天训练的安排相当紧凑,突出“大量”。一般的安排是这样的:上午安排技术训练,突出个人专项训练;下午则是对抗训练,从4对4到7对7,再到全场对抗;晚上则是位置技术结合场景训练。或者,上午进行对抗训练,下午进行场景对抗,对抗训练中重点突出的是“转换”,转换的强度都是至少30米到70米的往返跑动;晚上则是个人技术专项训练,针对自己的薄弱环节进行强化训练,或是健身房进行个人身体训练,补强自己的弱点。只有每次集训临近尾声、安排热身比赛时,才会改成“一日两练”。每隔三天将有一次高强度训练课。非高强度训练课,每名球员的跑动总距离在9000米至12000米,其中高速跑在500米至700米、冲刺跑则至少为100米至200米。在高强度课时,每名球员的跑动距离则是12000米起步,最高可达15000米!
这是一个什么概念?现在的中超联赛甚至包括男足各级国字号队伍一场比赛都不可能达到这样的数据。所以,中国足协内部9月初在西安进行的U23亚洲杯预选赛小组赛结束后,曾向教练组提出过这样的问题:先不要谈技术、战术问题,为什么17岁的女孩子一场比赛平均跑动距离可以到12000米以上,而中国男足队员却做不到?
或许球迷并不清楚,朝鲜男女足球运动员以能跑、善跑而著称,朝鲜青少年女足队伍连夺世界冠军,靠的就是“跑不死”。今年7月,中国女少队在结束漳州集训来到大连后与应邀来访的朝鲜女足进行了三场对抗赛。抛开战绩先不说,在热身赛中,中国队居然无人抽筋,反倒是朝鲜队员在比赛进行至70分钟时开始抽筋了。这是中朝女足各级国字号队伍以往交锋中从未有过的现象。
在苏州集训期间,曾有这样一则插曲。因为9月有国际足联指定的女足国际比赛窗口期,澳大利亚籍教练米利西奇所执教的中国女足也安排在苏州集训。其间,米利西奇曾找女少队教练组询问过朝鲜女足的情况,因为明年3月在澳大利亚进行的女足亚洲杯,中国女足与朝鲜女足同分在一组。中国女少队7月曾在大连和朝鲜女少队进行过三场热身赛,他希望能从侧面了解朝鲜女足的情况。当女少队教练将在大连集训期间的所见所闻完整地介绍给米利西奇之后,米利西奇对朝鲜女足如此练法感到无法理解。而在观看了女少队的训练后,女足国家队教练组也感觉不可思议。但如今回过头来看,或许正是这种不可思议才让中国女少队得以在这次世界杯上实现历史性的突破。
下一篇:返回列表